第189章 仲达入京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“父亲觉得呢?”司马懿沉声问道。

年纪轻轻,但是却有这其他少年,所没有的稳重。

司马防道:“若是想去,去看看也行,就当是去游玩了,不喜欢了就回来。汝还小,未来还有机会。”

司马防对于自家长子,也是非常了解,若不是非常认可王定,绝对不会现在就邀请司马懿去长安。

司马防也是第一次见,司马朗在书信中,讲了这么多关于王定的事情。

就连他自己,现在都对王定充满好奇,若不是老了,他也想去长安看看。

司马懿道:“吾去长安看看。”

司马懿就算年少沉稳,但是也有好奇心。

如司马防所说,就当是去长安游玩了。

他很想想看,只比他大三岁,却被他兄长如推崇的人,到底有什么本事。

在他还想早生几年的时候,真的只比他早生三年的王定,如今已然是车骑将军。

司马懿自认,如果他早生三年,他绝对没办法走到王定这一步。

他想要如今,就成为大汉的车骑将军,司马懿估计,他需要得早生十年。

司马懿也是果决之人,既然决定要前往长安,当天就收拾了细软,带上几个护卫,直接从河内出发,朝着长安而去。

不过司马懿在路上的时候,并不着急赶路,每到一处城池,他必然要停下休息,少则休息一晚,多则两三日。

一路走,司马懿也是一路都在观察。

这些年避乱,司马懿几乎都在家中,没有远行过。

对于如今的大汉天下形势,司马懿也都是从他人口中听闻。

他人口中所听的,自然无法与他自己亲眼所见相比。

司马懿观察的很是认真。

就算是路上,遇到的商贾,行人,他也会悄悄观察,揣摩他们的生活情况。

是富裕,还是清贫,是游玩,还是赶路。

商贾做的是什么生意,他们的利润几何,路上是否会遇到强盗。

司马懿这一走,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才终于抵达长安。

当初是为了躲避董卓,司马家从洛阳离开,先是去了弘农,而后才回到河内。

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。

当初离开洛阳的时候,司马懿也已经见到洛阳的衰败,一路上都能见到曝尸荒野的百姓。

但是这次,他一路走来,比当初要太平。

路上没有见到过尸体,他也没有遇到过强盗。

就连流民,司马懿也都没有见到过。

着实让他非常意外。

王定的地盘是在关中,主要是三辅之地,冯翊、扶风、京兆三郡,是完全在王定的掌控中,但是河内河南河东弘农四郡,在洛阳这边,王定的影响力很是有限。

司马懿去看过洛阳,越加的破败。

但是此刻,他站在长安城内,仿佛回到了五年前的洛阳城。

比之他这几年所在的河内要繁华,甚至比五年前的洛阳,更加繁华。

车辚辚马萧萧……

年少多金的司马懿走在白虎街上,以前不叫白虎街,是王定起的名字。

以前的长安,是什么模样,司马懿不知道。

但是他见过,董卓来后的洛阳变化。

董卓在长安,也呆了两年。

司马懿能猜到,当时的长安,会被董卓祸害成什么模样。

街上的商贩一眼就能看出来,翩翩公子的司马懿,必然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家少爷,司马懿从他们面前走过的时候,商贩们叫卖的声音,都会大上几分,希望引起司马懿的注意,能光顾一下他们的生意。

街上叫卖的,大多都是小商贩,卖的东西也都是小物件,司马懿并不感兴趣,他看的是这些商贩。

从白虎街走过,司马懿没有见到一个泼皮,也没有见到有官吏,在盘剥商贩。

不管是以前的洛阳,还是他住了几年的河内,司马懿每次出门的时候,总是能遇到泼皮无赖。

从河内到长安,这一路上,他也是经过八座县城,泼皮无赖就没消失过。

但是在现在,在这长安城内,他居然真的一个泼皮都没看到。

司马懿:很不合理。

(眼前的一切都是幻觉。)

长安城的治安,这么好吗?

昔日,曹操为洛阳北部尉的时候,洛阳城的治安,也不见得有如此。

司马懿没有急着去见他的兄长,就带着护卫们,在长安成内闲逛。

走累了,随便

找了一家酒楼。

一边吃着长安的美食,一边听着周围食客聊天。

偶尔听到有人说起王定,司马懿听的更加认真。

只是他很失望,他没能从这些食客口中,听到关于王定的坏话,全都是在称颂王定,感恩王定。

“听说,马上就要开办第二座蒙学了,汝可愿送孩子去?”

“去,一定要去,就算是收钱,这次某也要送自家孩儿去。”另一个汉子说道。

崔钧所办的蒙学,如今已经被长安城的百姓所接纳了。

不仅仅是因为学堂可以免费吃饱饭,还有在学堂上学的那些小孩,如今回家之后,一个个都能帮自家父母数数。

蒙学的目的,是为了让孩子可以识字,是为了给小孩开智,简单的加减乘除,王定肯定要这些小孩都能掌握。

普通的百姓,大多觉得识字不重要,但是简单的算数,却能让他们明白,自己今天赚了多少,亏了多少。

而且从蒙学回来之后,他们的孩子以后或许还能去当个账房先生。

在他们眼中,账房先生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,至少以后可以过上好日子,还能娶个漂亮的妻子。

能来酒楼的,家里的条件都不会差。

他们家的孩子,就算没有去蒙学,也会有另外的私塾先生教导。

只不过,如今他们看到了蒙学所教授的知识,更愿意将自家小孩送去蒙学学习,而不是请其他的私塾先生。

大部分的百姓,观念都在逐渐转变。

第一期的蒙学,有一千个小孩入学,他们放学之后,会和城内其他小孩交流。

让那些么没进入蒙学的小孩,很是羡慕。

说的越多,满足年龄条件,又没能入学的小孩,回家之后,也都纷纷请求自家父母,送他们去蒙学学习。

“结账。”

司马懿放下筷子,从酒楼中出来。

“问一下,蒙学在何处。”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热门